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51tyi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51tyi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51tyi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51tyi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科普书单·新书|背叛真理的人们_bob平台官网入口下载-bob安卓官方平台app
视觉检测领先者
全国咨询热线:13812953225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科普书单·新书|背叛真理的人们

发布时间:2024-03-16 16:14:37   来源:bob平台官网入口

[加]安德鲁·埃德 [加]莱斯利·科马克 著,刘晓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9月...

产品介绍

  [加]安德鲁·埃德 [加]莱斯利·科马克 著,刘晓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9月版

  从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兴起,到共同应对新冠病毒感染,本书概括和梳理了近三千年来人类科学思想和文明的发展历史。科学史是一门内容庞杂的学科,一些科学史家聚焦于观念的思想史,而另一些则追溯天文学或物理学等专门学科的发展。本书综合运用两种视角,汇集了现代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一方面考察了科学思想与科学知识应用之间有的张力,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来追溯科学的历史。本书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聚焦于20世纪以来的科技史,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现代科学与社会的复杂关系。这本书的作者安德鲁·埃德(Andrew Ede),科技史与科技哲学博士,长期任教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历史与古典系,现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奥卡纳干分校客座教授。莱斯利·科马克(Lesley B. Cormack),多伦多大学科技史与科技哲学博士,现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奥卡纳干分校校长。

  [美]威廉·布罗德 尼古拉斯·韦德 著,朱进宁 方玉珍 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哲人石,2023年7月版

  从伪造实验数据到凭空发明整个科学实验,从杜撰实验结果到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本书探讨了科学研究中存在的各种弄虚作假,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几个月、几年甚至几个世纪里都未被发现的。作者引用了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数十个案例(如托勒密无中生有地声称进行过天文学测量,孟德尔发表的统计结果因过于漂亮而失去真实性等),表明舞弊和欺骗在科学领域中和在其他领域中一样普遍。这本书的作者威廉·布罗德(William Broad)是《》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在30多年的科学记者生涯中,他撰写了数百篇头版文章,获得了诸多重要奖项,包括两次普利策奖、一次艾美奖和一次杜邦-哥伦比亚奖;尼古拉斯·韦德(Nicholas Wade)曾担任《自然》杂志副主编,现为自由撰稿人、记者。

  [美]理查德·罗兹 著,江向东 廖湘彧 译,方在庆 译校,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2023年6月版

  在本书中,作者从J.J.汤姆孙发现电子,拉开人类对原子构成认识的帷幕讲起,之后在物理学史上群星闪耀的半个世纪里,卢瑟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玻尔、海森伯、薛定谔、查德威克、奥托·哈恩和莉泽·迈特纳等一个个科学巨人登场,随之而来的是质子和中子、放射性、质能关系、量子世界以及核裂变的发现。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罗兹(Richard Rhodes)是美国历史学家、作家,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客座教授。

  [美]詹姆斯·格雷克 著,高爽 赵晓蕊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新知,2023年10月版

  这本传记出版30年,这是中文版的又一次翻译出版。费曼——好奇的大男孩、多情的爱人、诺贝尔奖得主、制造者、“挑战者号”事故调查委员、邦戈鼓手、开锁大师……他为20世纪的物理学开辟了一条非凡的道路。从顶级科学家到满怀好奇的大众,在他参与的每一件事和接触过的每一个人身上,费曼都留下了非凡的印记。在作者笔下,费曼的思想世界与他的人生一样精彩。这位天才留给世人的璀璨遗产不仅是知识的,更是思想的。这本书的作者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是享誉全球的美国作家,擅长科技史和传记题材,以通俗而又深刻地解读复杂概念而著称。

  在本书中,作者发展了一种量子理论,把存在作为一个未破碎的整体来处理,同时引入“隐缠序”的观念,对意识及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给出了说明。既有对语言、知识等主题的哲学讨论,也有丰富的科学实验案例,用以说明何为物质与意识的共同基础。作者提示:“破碎性”观念的流传遍及社会和个体,艺术、科学、技术等等被分割成专业性的东立于他物,随之而来的还有世界性的政治、经济上的混乱,而“整体性”的洞察或许可以帮助人们缓和社会冲突、弥合思想上的分离。这本书的作者戴维·玻姆是当代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和科学思想家,他挑战了量子力学的正统观点,提出了隐变量因果解释,试图从量子势及量子整体性的本性出发,重建我们的实在观。

  作者精选了太阳系富有代表性的15个重要天体:太阳、月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谷神星、智神星、酒神星,用生动晓畅、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这些天体的诞生、特性与未来演化,包括了许多天文学界新的研究成果。这本书的作者王国亮是安徽大学历史学硕士、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国家天文》杂志专栏作家。

  [德]亚历山大·冯·洪堡 著,高虹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9月版

  《宇宙》是亚历山大·冯·洪堡具影响力的一部巨著,他在这著作中将那些被刻意分离的知识熔于一炉,但与同样著名的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不同,它更注重的是万物之间的关联。1845年,《宇宙》一经出版便迅速成为畅销书,几个月内便卖出了两万多本,几年之内就翻译成了英语、法语、俄语等多个版本。德国的出版商惊讶于如此巨大的订单,在英国,达尔文公开表明了自己正焦急地等待该书英文版的面世。洪堡对自然的崭新理解,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作家与科学家。此次为《宇宙(第一卷)》首次出版中译本。本书著者亚历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是伟大的博学家,19世纪的科学界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近代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

  [德]卡特林·帕西格 亚历克斯·朔尔茨 著,张亦琦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9月版

  你是否热衷于刺激的自然探险,想去侏罗纪与恐龙展开丛林追逐,去冰河时代体验森林露营,寻找已经灭绝的披毛犀和猛犸象?或是你偏爱人文景观,渴望探访已经消失的神秘文明,想亲临现场观看巨石阵是怎样建造的,欣赏巴赫《马太受难曲》的首演,拜访还未出名时的伽利略?甚至你可以拯救世界阻止希特勒发起战争,加速青霉素的发明,帮助斯科特南极探险队活下来?很可能,你只是单纯地想回到过去,再吃一次童年的冰淇淋,再见一次你思念的人,或是抓住某个投资机会改变你当初的某个选择?有了这本旅行指南,相信你的愿望尽可实现。无论你是一人出发还是组队前往,是短期旅行还是永久定居,出发前该准备什么行李,到了当地该如何举止,衣食住行如何安排,生病了如何就医,这本书中都给出了详细实用的建议让你无惧时间的挑战,书写你独特的时空传奇。这本书的作者卡特林·帕西格(Kathrin Passig)是德国作家、程序员,代表作有畅销书《无知百科全书》(与亚历克斯·朔尔茨合著)、《互联网:恩赐还是诅咒》(与萨沙·洛博合著) 等;亚历克斯·朔尔茨(Aleks Scholz)是天文学家,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天文台台长,主要研究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及发展,他也是一位作家,作品常见于《水星》杂志、《明镜在线》和《南德意志报》等。

  [美]亚力山大·J. 哈恩 著,李莉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新知,2023年10月版

  本书带领读者享受了一场世界最壮观的建筑物背后的数学之旅,探寻了人类感知形状和创造建筑的历史,分析了抽象的数学与现实的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建筑物的设计、结构和材料,特别是对穹顶、拱、柱子和梁进行了深入的数学分析。作者对人类不同时期的伟大建筑的建造过程、面临的挑战、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建筑难题做出了详尽的描述,并讲解了建筑领域所运用的数学知识,包括几何学、向量及微积分基础知识等。这本书的作者亚力山大·J. 哈恩(Alexander J. Hahn)是美国诺特丹大学数学系教授,多年来主要关注正交群、矩阵群、克利福德代数(几何代数)、Azumaya代数结构、二次型、埃尔米特型等代数方面的研究。

  作为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牛津大学植物园已有400余年的历史。1621年,牛津大学植物园成立,它从仅作为药学院生产药草用地小小“药圃”,发展到大学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这本书介绍了诸多植物学家以及植物生物学方面的收藏知识,反映了牛津大学植物学家对现代植物科学的全球合作所做的贡献。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A.哈里斯是牛津大学标本馆馆长、基督教堂学院植物学副教授,著有《植物园:一部图文史》《壮丽的植物群:它们如何从地中海来到英国的花园》等。

  本书延续《追随昆虫》的风格,作者以细致而敏锐的观察,寻觅那些虫迹疑踪,抽丝剥茧地破解一桩桩“悬案”,引领读者走进一个精彩纷呈却被多数人视而不见的自然新天地。在探究不同昆虫行为模式的同时,作者也传递给我们一种发现昆虫、观察昆虫的独特方式:用建筑学眼光解读昆虫的微观之美,以超越物种界限的视角揭示昆虫那些不为人知的日常。这本书的作者杨小峰就职于浙江理工大学建筑系,中国昆虫学会会员,法布尔的忠实粉丝,仿生建筑学的探索者。

  [德]约瑟夫·H.赖希 霍尔夫 著,[德]约翰·布兰德施泰特 绘,廖峻 马越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8月版

  18世纪以来,人类逐渐开始大片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现代过度发展的畜牧业和油棕种植业已对雨林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出于经济目的而大面积破坏雨林的行为已成为雨林消亡的根本原因。本书用14张宽幅水彩画,精心绘制近80个雨林物种,描绘了140种危机之中的雨林生灵。这本书的作者约瑟夫·H.赖希霍尔夫(Josef H. Reichholf)是德国动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他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专业的名誉教授,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德国分会的董事会成员。本书绘者约翰·布兰德施泰特(Johann Brandstetter)是德国知名插画家,曾为近200本书绘制插画,他的插画作品在英国、法国、中国、韩国都有出版,并获得了多个奖项。

  [美]埃莉斯·弗农·珀尔斯汀 著,王晨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方寸,2023年8月版

  这是一部有关香味的博物志,讲述了熏香、香料、花园、香水等有关香味的一切。长期以来,植物利用芳香族化合物的化学特性来塑造周围的世界。乳香树通过分泌乳香脂密封受伤的组织,以保护树木免受入侵病原体侵害;茉莉会产生一种含有芳樟醇分子的花香以吸引授粉的蛾子;花烟草则通过一种类似的芳香族化合物苄基丙酮来吸引传粉者。就植物而言,它们产生香味分子仅仅是为了自己——繁殖、抵御和健康。但就人类而言,香味是一种良善的力量,并一直在寻找气味的来源和秘密。作者将故事和科学融合在一起,调查植物产生的气味强烈的分子以及它们怎么样影响我们的世界。这本书的作者埃莉斯·弗农·珀尔斯汀是生物学博士,曾在野生生物学领域工作17年,后因为热爱成为一名专业调香师,并成立了自己的香水公司。

  [美]丽莎·T.萨拉索恩 著,梁卿 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记号Mark,2023年10月版

  害虫在地球上生存的历史远远早于人类,它们的身份却被人类定义。作者在书中详细讲述了从早期现代社会至今的400多年的时间中,害虫如何从常见寄生虫到被人类深恶痛绝的对象、从神旨的代表到传染病的传播者的身份转变;它们如何在讲究体面的现代社会中轻松打破阶层壁垒,破坏文明秩序,引发人心底的恐惧,最终成为社会阶层的标志、污名化的标签。作者丽莎·T.萨拉索恩是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著有《伽桑秋的伦理学:机械论宇宙中的自由》《玛格丽特·卡文迪什的自然哲学:科学革命时期的理性与幻想》。

  这是一部聚焦于鸟类行为的精彩科普图文书,从觅食、环境适应能力、求偶、繁殖、社交等方面,描绘了全球鸟类的复杂生活。作者具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她不仅以简明通俗的科学语言介绍相关领域的经典知识,还为我们揭示了世界各地的鸟类学家,特别是女性学者的前沿研究成果。书中包含大量摄影作品和科学图例,以及多幅刻画鸟类行为细节的水彩插画。作者童文菲(Wenfei Tong)是美国生物学家、保护工作者,先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后获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目前在该校任助理研究员。

  [英]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 编著,陈沁 译,四川美术出版社·后浪,2023年9月版

  本书汇集了2018年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100张获奖作品。它们出自23个国家的众多摄影师之手,因艺术价值与独特性而从45,000多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这些作品的主题包罗万象,既有动物行为与肖像,也有珍稀植物以及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同时包括水下摄影、黑白摄影等特殊类别。每张照片均配有一段文字,记述了摄影师令人难忘的拍摄经历以及照片背后蕴含的意义——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生活方式、诸多物种的脆弱以及它们面临的威胁。本书编著者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是专注于野生生物和环境问题的编辑和作家,她在《BBC野生生物》杂志担任编辑已有20余年,并且从1981年以来一直是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评委。

  [英]列文·比斯 著,李永学 译,湖南美术出版社·浦睿文化,2023年10月版

  英国摄影艺术家列文·比斯受爱丁堡皇家花园邀请,在皇家花园种子库中挑选100种果实或种子进行微距摄影。他用震撼人心的镜头捕捉种子与果实的细节。每一幅图片都展示了肉眼难以看见的种子纹理和质地,让读者得以想象植物种子数千年来的奇异惊人演化。每一幅种子图片均配有一段科普文字。列文·比斯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FRPS),昆虫超微距摄影技术开创者,“微雕”(microsculpture)项目发起人。

  [法]马克·让松 斯特凡·玛利 达妮·索托 著,王小思 张博深 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5月版

  《齐波的植物图集》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盖拉尔多·齐波绘制的一百余幅植物图画为基础,辅以三位法国专业领域权威作者从艺术鉴赏、自然科学史的角度进行的精彩评介,介绍了齐波所绘植物的植物学特征,景观园艺应用,以及自文艺复兴时代起整个欧洲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书中齐波的画作均为首次引进中国大陆。本书著者之一马克·让松(Marc Jeason) 是植物学家和农学家,主要在纽约植物园研究东南亚棕榈。在完成所负责的法国蒙彼利埃《植物图集》(lHerbier)项目后,自2013年起负责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国家植物图集》(IHerbier national)。

  在这本书中,作者的目标是揭穿动物王国关于性和性别的过时叙事,她打破了学界一直以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科学偏见,将各种雌性动物的真实行为展现在我们面前,从交配后蜘蛛的同类相食到狐獴女王的血腥统治,我们将发现“她”并不像我们印象中那样温柔、被动、温顺和充满母性,也将重新认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她”的力量:科学家逐渐发现雌性动物会和雄性一样滥交、竞争、好斗、占主导地位和充满了许多活力。就驾驶变革的巴士这件事而言,雌性双方权利平等。只是达尔文和支持他论点的一群绅士动物学家,不会从平等的角度看待问题。生物学中最大的一次飞跃(进化论)是由一群维多利亚时代的男人在19世纪中期的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它本身就带着一些关于性别和性本质的假设。作者露西·库克(Lucy Cooke)是动物学家、《国家地理》探险家、在牛津大学师从理查德·道金斯获得动物学硕士学位。

  [法]埃弗莉娜·埃耶尔 著,孙佳雯 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记号Mark,2023年10月版

  自从我们不仅仅可以使现代人的DNA“说话”,且能使遥远祖先的DNA“说话”以来,基因一直是一台迷人的“时间机器”。通过分享实验室的新近成果及田野调查的经历,遗传人类学家埃弗莉娜·埃耶尔还原了一个似乎永远无法被解读的故事:人类的冒险。或者说,一个在700万年前才与黑猩猩分离的物种,是如何能够“征服”地球的。在这幅伟大的演化画卷中,我们将与已灭绝的智人表亲并肩而行。我们将追随布哈拉的犹太人、成吉思汗的军队或路易十四派往新法兰西居住的近千名“国王的女儿”及许多魁北克人祖先的脚步,探寻人类的迁移与融合。我们还将与来自非洲的奴隶一起登船,正如基因测试显示的那样。本书试图重塑一部史诗。这部史诗揭示了人类今天的差异,并将塑造我们的未来。埃弗莉娜·埃耶尔是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遗传人类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人类的遗传演化。埃弗莉娜目前担任巴黎人类博物馆的科学馆馆长。

  [美]唐纳德·R.普罗瑟罗 著,周敏 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后浪,2023年10月版

  每一颗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都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本书用尽心思挑选了25种动摇地质学根基、改写地球演化史的岩石、露头或地质现象,从经典露头到月岩再到彻底改变我们对地球运作方式认知的板块漂移,讲述了科学家如何化身“侦探”,透过这些石头,寻找关于地球历史的蛛丝马迹,拨开重重迷雾,侦破“地质谜案”。25个地质发现如同25块拼图,拼凑出地质史的全貌,串起地球的演化历程。这本书的作者唐纳德·R.普罗瑟罗,从事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教学近四十年,现为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地质学客座教授、皮尔斯学院地质学客座教授,以及洛杉矶县自然历史博物馆古脊椎动物学副研究员。

  [美]施特凡·拉姆斯多夫 汉斯·约阿希姆·谢伦胡伯 著,谢宁 译,北京出版社,2023年9月版

  气候变化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它对于人类有着非常大而显著的影响。但究竟什么是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一定要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两位世界著名的气象学家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情况,并指出了解决办法。这本书的作者施特凡·拉姆斯多夫担任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地球系统分析部主任、波茨坦大学海洋物理学教授;汉斯·约阿希姆·谢伦胡伯是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创始人和所长,波茨坦大学和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达菲研究所物理学教授。

  [美]苏珊·P.马特恩 著,朱邦芊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2023年9月版

  作者带领我们从巴拉圭的雨林穿越到东京的街道,她利用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我们对更年期的看法如何从史前发展到了今天。她考察了“祖母假说”等演化理论,这些理论对更年期和育龄后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出了惊人的见解;她探讨了更年期如何作为一种危险的疾病在18世纪的西方世界浮出水面,这种源自现代早期的更年期概念影响了如今世界各地对它的看法。作者苏珊·P. 马特恩(Susan P. Mattern)是美国佐治亚大学历史系的杰出研究教授,她的著作还有《医学王子:罗马帝国的盖伦》(ThePrince of Medicine: Galen in the Roman Empire)和《罗马与敌人》(Rome and the Enemy)等。

  [美]文森特·M.菲格雷多 著,武忠明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未读·探索家,2023年10月版

  本书梳理了贯穿整个人类史的“心脏时间线”:“死后去心”的习俗从何而来?赞美维京人就说他有一颗“冷”心?路易十四被盗的木乃伊心脏最后成了宴会上的盘中餐?心脏一天产生的能量足以让汽车行驶20英里?世界第一例心脏除颤实验发生在一只鸡身上?强烈情绪真的会让人“心碎”?从始于文明之初的心脏故事开始,本书回顾人类对心脏的认知是如何演变的,以及心脏在医学、哲学、文学和艺术中的特殊意义,开启一趟跨越两万年的、奇妙的心脏文化和科学之旅,重新认识心脏这一器官之王。这本书的作者文森特·M.菲格雷多是有30多年从业经验的心脏病专家和内科医生,他的经历涵盖学术医学、医学研究、教学、私人执业和高级医院管理,他曾担任心脏病学会主席、医学教授。

  [美]山姆·基恩 著,左安浦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未读·探索家,2023年11月版

  畅销书作家、科普故事大王山姆·基恩(Sam Kean)在本书中讲述了一系列真实的故事,当不受控的野心驱使原本理性的男人和女人以科学的名义越界,他们不但践踏了道德,甚至还会犯下罪行。他巧妙地引导读者穿越两千年的历史,将科学发现的戏剧性与真实犯罪故事的非法快感融合在一起:野蛮残忍的冰锥疗法竟获得了诺贝尔奖?成就卓著的博物学家还是个专业海盗?爱迪生团队为了诋毁对手不惜电死大象?科学不只光明与正义,多少欺诈、破坏、谋杀和其他卑鄙行为,也假之以行。而且,科学的罪孽并不都安全地埋葬在过去,其中许多仍然影响着我们的今天。

  [美]康奈尔·考恩 戴维·基珀 著,祝锦杰 译,中信出版集团·鹦鹉螺,2023年9月版

  我们的大脑里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多重化学作用,多巴胺和血清素便是一对作用几乎相反的激素。多巴胺引起兴奋、唤起,让人愿意冒险;血清素压抑人的欲望,让你产生防御心理,是延迟满足背后的推手。这本书的作者根据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将大脑分为两个类型:剑型和盾型。作者觉得,不一样的大脑在面对问题时会不自觉地做出不同的选择与反应。你能够最终靠分析自己属于哪一种大脑,清楚自己的微观和宏观思维模式。大脑自私又狡猾,它不在乎我们的目标与意图,只在乎如何让自己感觉良好……这使得人们在面对压力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剑型大脑人会正面处理压力,想出策略;盾型大脑的态度更被动,往往不会意识到事件的重大影响。通过清楚自己可以被划分到哪个类型,并依据相应的策略调整自己的应对方法,我们就可以掌握正确处理压力、感情问题的方法。这本书的作者康奈尔·考恩(Connell Cowan)博士是临床心理学家、《》畅销作家,曾合著畅销书《聪明的女人 愚蠢的选择》(1999);戴维·基珀(David Kipper)博士是健康和保健节目制作人,电台《医疗秀》联合主持人。

  [日]小林弘幸 著,[日]末武信宏 监修,潘姝臻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后浪,2023年7月版

  在本书中,日本“自律神经研究第一人”小林弘幸医生基于多年临床经验,解释了新冠病情中出现的多种肺部症状的机理,阐释了肺与心脏、大脑、血管和自律神经的关联。同时,结合多年来对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多领域的交叉研究,总结出独家“肺活力训练法”,通过呼吸法和呼吸肌群训练来强化肺功能,提高呼吸质量,来提升全身的免疫活力。书中还附有调节肠道菌群和改善日常生活小习惯的实用建议。这本书的作者小林弘幸是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部教授,1987年毕业于顺天堂大学医学部,历任伦敦大学附属英国皇家儿童医院外科、美国三一大学附属医学研究中心、爱尔兰国立儿童医院外科医师。

  [美]戴维·J.贡克尔 著,朱子建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版

  本书详细考察了各种解答机器问题的可能方案,对“技术作为人所使用的工具”这种传统道德认知提出了根本挑战,但对于机器到底“能”还是“不能”被纳入道德共同体,最终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种审慎既是出于对康德意义上“批判哲学”的赞同,更是基于机器问题自身的内在要求,即道德共同体恰恰是通过对机器的排斥才得以建立。或许可以说,《机器问题》是一部以机器为视角的伦理学著作。正是由于机器自始至终都是伦理学的他者,机器因而也就能够持续地为咱们提供一个“不合时宜的视角”。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也可以对伦理学本身的根基和限度进行持续的发问和反思。这本书的作者大卫·J.贡克尔(David J.Gunkel)是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传播学系教授,《齐泽克研究国际期刊》执行主编与联合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