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检测领先者
全国咨询热线:13812953225

十年不辍上海奔赴科创的“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24-08-01 03:17:22 人气: 来源:bob平台官网入口

  今年5月,形似“鹦鹉螺”的上海光源食堂里总会排起长龙,他们大多是实验用户。而装置内的实验日程,更是排得满满当当。

  “最初,很多人担心上海光源只有少数的用户,如今,上海光源近乎满负荷运行,用户得排队申请。”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施尔畏说。而在上海光源开放前,很多中国科学家只能到欧美国家的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借光”。

  从“借光”到上海光源“自主造光”;从买飞机到国产大飞机开启商业飞行;从高端医疗设施依赖进口到国产设备不断“破冰”出海……上海的科创发展之路,承载着特别的期待。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创新慢慢的变成了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学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学技术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014年5月,习在上海考察时,作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进军”的重要指示。上海的发展定位,由此从“四个中心”拓展为“五个中心”。

  十年来,上海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意见》《上海市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进军。

  十年来,上海建设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群,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推进长三角科学技术创新共同体,主动发起高水平大科学计划,打造全球科学技术创新人才高地,搭建起国际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正在向“强功能”发力奋进。

  念兹在兹。在上海涌现的一个个创新故事,默默述说着中国科学技术创新事业所奔赴的“星辰大海”。

  5月28日上午9时21分,一架编号为B-919G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执行MU2999调机航班,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9时37分飞抵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正式入列东航机队。这是C919的全球首发用户东航接收的第6架C919飞机,也是东航增订100架订单的首架机,标志着C919大规模、大机队商业运营全面加快。

  一年前的5月28日,东航全球首架C919飞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成功完成该机型的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

  向云端!让C919飞得更稳、更远、更广、更好。国产大飞机人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嘱咐、一份来自国人的期待,奋勇向前。

  国产大飞机如何爬坡过坎?以电传飞行控制律为例:电传飞行控制律被喻为飞机的“大脑”,可以通过失速保护控制律的设计,主动防止飞机发生失速,提高飞机安全性能。提起C919大型客机控制律团队,业界惊艳于他们开拓了一条“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自主可控之路。

  控制律为何这么难?因为这项技术几乎与飞机上所有的关键系统交联。“十余年的技术攻关,是对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为此,C919总师助理、上飞院电传飞行控制律攻关队队长郑晓辉和团队奋斗了不止十年。

  十年来,上海这座创新之城有众多科研人员在重大、关键领域一直默默奋战。十年来,上海这座全球重要科创城市在中国科学技术创新“长征路”上频传捷报——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涌现出体细胞克隆猴、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等一批首创成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29项,参与研制了“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国之重器……

  除了“大国重器”不断上新,在上海的民营科技企业也在整个城市的科创生态孕育下,持续带来惊喜。

  2023年7月6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傅利叶智能在重大创新成果首秀环节发布了最新研发的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作为国内领先的自研可商业化落地的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其展现出的技术突破引发业界的强烈关注,被视为通用机器人时代的里程碑。

  这款机器人有着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拟人的运动控制,能够与人协同完成动作,在工业、康复、居家等多个场景潜能巨大。“全世界做了二三十年的机器人,还没有公司能够大批量制造人形机器人,因为有很多供应链壁垒、核心技术需要突破,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商业化的曙光。”傅利叶智能创始人顾捷说。

  “患者只需要一次屏气就能实现全心扫描,通过AI赋能在影像设备上实现了诊断技术的加速,大幅减轻检查负担。”近日,联影集团与北京安贞医院合作开发出心脏磁共振智能分析系统,在自动化程度与工作流融入层面达到领先水平。

  把握产业大趋势,下好时代“先手棋”。近年来,联影集团在医疗AI大模型、医疗元宇宙等方面,都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这家民营企业自2011年于上海诞生起,就要求“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如今已成长为中国高端医疗装备龙头企业,扭转过去高端医疗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

  十年来,民营经济已成为体现上海经济活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十年来,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聚集上海,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这些取得重大突破的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正代表着一批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坚定走创新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的上海,大到政府决策,小到企业战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已成为一种习惯,科创亦是如此。

  “2023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4%左右,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达10%左右。”在近日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上海站中,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表示,上海将重点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强化创新源头供给,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科创“核爆点”。

  面向未来,为抢占科技前沿,上海不断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科技布局,制定实施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元宇宙、区块链等领域专项行动方案,深化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6G、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等领域创新布局。

  自上而下搭建众多引才平台,上海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不断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积极释放。“一出机场,就到国际人才港”“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上海正努力营造“热带雨林”式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

  从灯火通明24小时与世界链接的张江实验室,到黄浦江畔陆家嘴林立的写字楼;从徐家汇的西岸智塔,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从普陀打造“中华武数”,到杨浦营造“科创秀带”,以及金山宝山举全区之力“南北转型”……各种科创元素的密集交汇,频频见诸于上海的顶层计划,散布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十年启新再出发。上海,正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坚定迈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在线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