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51tyi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51tyi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51tyi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51tyi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5G技术语境下上海城市影像生产的创新路径_bob平台官网入口下载-bob安卓官方平台app
视觉检测领先者
全国咨询热线:13812953225

5G技术语境下上海城市影像生产的创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1-10 15:15:26 人气: 来源:bob平台官网入口

  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传播生态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高度评价技术作用的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虽然技术的效果并未在意见或观念的层次上发挥作用,但却逐渐地且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感官作用的比例’或理解的形式。”他还认为,媒介的效果大多数来源于于它的形式,而不是它的内容。其语境中的形式,即媒介技术本身。麦克卢汉的观点尽管颇有争议,甚至被认为是一种“技术决定论”,但毋庸置疑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造就的全新社会图景引发学术界的强烈关注。法国哲学家维利里奥指出,“摄影、电影及各种后现代美学的阈下影像机器全都以系统逻辑的最大化与速度功能的运作为基础。这种对于加速的强烈渴望处于技术假体的核心”。今天,5G网络的普及又将造就一系列新兴技术假体的“风口”。城市影像生产正纳入8K超高清、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形态、新应用,这些技术假体将进一步延伸人的感知,或与身体深度嵌合。

  当前,上海正致力于全方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一座城市能否塑造和传递出具有标识性、彰显城市精神和品格的形象,把自己的故事描述得精彩生动,对提升软实力至关重要,而城市影像的生产传播在城市形象塑造上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上海城市影像生产中,需研究怎么样使技术和人文有机融合,探索城市影像新的打开方式,呈现全新视觉奇观和未来镜像,让人们在一系列“拟仿”体验中催生新的城市感知。

  通过视频生产和传播的超高清化,满足观众对高端优质视听体验的需求,是下一代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按照国际标准,显示器的物理分辨率可分为低分辨率(低于0.8K)、常规分辨率(低于2K)、高分辨率(2K)和超高分辨率(4K甚至更高)四个层级。4K视频的像素点(3840×2160)是2K高清视频(1920×1080)的4倍,8K(7680×4320)又是4K的4倍,基本达到了人眼可辨别的极限,即在大屏上肉眼几乎已感觉不到颗粒感。此外,8K还可拥有22.2多声道音响(包括上中下三层和重低音),效果远超4K的5.1环绕立体声,可实现观众对绚丽影像和震撼音响的极致追求。与普通高清相比,超高清视频具有像素显著提升、观看距离更近、观看视角更大、音响效果立体、色域范围宽广等特点,使“家庭影院”真正从概念成为现实,甚至能超过影院标准。

  由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印发的《超高清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超过4万亿元,4K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8K关键技术产品研制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技术和政策的双重助推下,超高清视频成为5G时代率先正式商用的领域之一。2018年10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广东广播电视台先后开办4K频道。进入2020年,各地4K超高清频道接连推出,包括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欢笑剧场”频道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于2021年2月开通8K超高清实验频道,逐步实现从内容生产到编播的全流程8K超高清规范运行。

  在城市影像生产领域,4K已被比较广泛地运用,8K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8K拥有的宽色域、高动态光照渲染(HDR),使之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对人物表情神态的捕捉真正达到了细腻入微的程度,传递出日常生活中人眼所易于忽略的信息。因此,其应用不但能够使城市景观的呈现更具视听冲击力,还为城市影像生产提供了新的维度,即从宏观进入微观,以高分辨率影像纤毫毕现地呈现各种器物、珍藏的精密细节。日本NHK是全世界最早进行8K实验性拍摄的媒体机构,在其较早制作的一系列8K影片中,既有东京城市夜景、体育比赛等大场景,也有关于卢浮宫著名展品的纪实短片,有文物专家观看后表示,在片中发现了一些之前所忽略的细节,可见其画面清晰度之高。

  在我国,8K影像生产刚刚起步,制作流程规范尚未成熟,因此亟需创新探索,推动创作生产体系走向完善。2021年11月,由SMG出品、全球首部运用“8K全流程”制作的电视剧《两个人的世界》(原名《两个人的上海》)在东方卫视、百视TV播出,通过“新上海人”的奋斗史、成长史,反映城市的发展变迁和民生轨迹,使观众感受到上海的城市温度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品格。该剧的推出,正式标志着上海城市影像生产开启了8K时代。由于我国的8K拍摄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两个人的上海》实现从拍摄、剪辑、制作到合成、渲染、输出的“8K全流程”,是上海影视制作的重要创新和升级,引领了5G时代超高清影视发展的潮流。

  除了电视剧外,上海迄今尚无别的类型的8K影像产品,而央视已经推出了全国首部8K纪录片《美丽中国说》,深圳、烟台也分别发布了8K城市宣传片《深圳交响曲》《寻梦八角湾》,《深圳交响曲》还聘请了来自美国、新西兰的国际化专业团队打造,由世界知名音乐家和布拉格都市爱乐管弦乐团为宣传片量身配乐。因此,上海应当在8K电视剧的技术基础上继续拓展,推出多种类的8K作品,推动城市影像生产的创新,将上海城市传播的介质手段提升到新的高度。一方面使用8K拍摄出更为色彩绚丽、光感变幻的城市景观,激发人类对于上海的热情与好感;另一方面还可精细化拍摄上海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收藏的珍贵文物、器物,充分展示其纹理、质感,体现上海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将这些珍藏于上海的“国之宝物”以高品质的影像技术方法呈现,同样能够彰显上海的城市软实力与精神品格。在8K影像生产中,创作者需充分的利用超高清分辨率的“放大效应”,更好地展现场景、表现人物,且在拍摄中除了画面的主体之外,还必须要格外注意其背景和各个局部,使画面的信息量更为饱满。

  对拍摄精度的追求并未止步于8K,12K影像作品也已问世。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推出短视频《12K微距看国宝》,通过分辨率高达12288*6480的拍摄,以细腻质感展现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国宝,受到网友追捧。未来,城市意象将以更高的清晰度呈现,人们也将从更多的细节关注中认识城市、感受城市。上海的城市影像生产需对技术发展保持高度敏锐,为城市形象塑造持续赋能。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被认为是继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后,颠覆人类生活方式的新一代计算和通讯设备,它使人机关系从平面交互转化为沉浸交互,因而“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的进阶,是算力、联接和显示的革命性升级。”这里所指的VR并非仅在手机和电脑上划转、用裸眼观看的全景视频,而是需要戴上专门的头显设备(一种有透镜成像功能的显示器)观看的虚拟现实内容产品,用户能线°沉浸式体验。美国媒介环境学者莱文森认为,随技术传播媒介的发展,它们倾向于更多地复制真实世界中前技术的或是人性化的传播环境。在二维时代,人们在接触媒介时总处于“内容之外”,而通过VR等沉浸式媒介,人可以置身于“内容之中”,获得三维立体环绕的、可交互选择的独特体验。在VR体验中人的所有感官几乎都可投射其中,从而形成一种集成、平衡的感知机制,在现有媒介技术中最大限度地回归了人性本原的传播环境。随技术的升级,VR将在传媒娱乐、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在线社交、远程办公等领域发挥慢慢的变多的作用。VR因其所具备的技术“魔力”,被业界认为很可能是“人类的最后一块屏幕”。

  4G时代阻碍VR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传输基础设施不够匹配,而5G网络以强大的带宽速率(100Mbps)、超低的时延(1ms),能有效提升VR内容产品的分辨率、流畅度以及和AI的结合,从而改善使用者的观赏和互动体验。此外,5G 技术将推动云计算、云服务的发展,VR头显中的运算模块可置于云端,完成渲染等计算量较大的任务。未来以显示模块为主的硬件则更为轻薄,并趋向“无绳化”,无需再用HDMI线缆连接,从而有效促进VR一体机的增长,在使用的轻质化、便利性上明显改进,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舒适度的同时也能推动设备价格的降低,推动VR终端走向普及。2021年,随着扎克伯格将企业名称从Facebook改名为Meta,“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大火,国内外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加入相关领域的布局和竞争,元宇宙经济呼之欲出,一个巨大的新产业逐渐成形。在此大背景下,VR更受资本的追捧,因为元宇宙所打造的是一个浸入式(immersive)平台和实体化(embodied)的互联网,是移动网络的后继形态,在平行虚拟世界中,人们将不只是观看者,而且是亲身经历者。因此VR将成为未来元宇宙的重要入口,人们需要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来造访元宇宙空间并在其中进行各类操作。

  在技术狂欢之中,VR技术也很快渗入城市影像的创作生产之中,特别是各地官方的VR城市旅游宣传片陆续出炉。由于当用户沉浸在移动的虚拟场景时,现实中其身体却基本处于静态,这种感官上的冲突轻易造成眩晕感,因此VR作品的时间不宜太长,加之制作成本比较高,在城市影像生产方面VR技术更适用于短小精悍的城市宣传片。如《零距离杭州》《Hello 成都》《老盛京 新沈阳》《天下英雄城·南昌》等。

  2016年8月,上海市旅游局推出了第一部使用VR+4K技术拍摄的上海旅游形象宣传片《我们的上海》,全片取景80多处,观众可在360度的环绕空间中观赏上海的经典地标、新兴景点以及商业文旅项目。上海旅游形象大使——胡歌以城市向导的身份带领游客游览申城,让观众感受虚拟在场的独特体验。在这类VR作品中,由于被置于全景空间中,失去了蒙太奇的引导,用户实际上被邀请参与对城市空间的探索,可自主选择观察的位置、视点和顺序,从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参与美学。参与美学(aesthetics of engagement)本属于环境生态美学理论体系,它在反思西方传统无利害的、静观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具包容性、整体性的生态审美观,这一观念也反映在艺术美学领域。参与美学所倡导的突破主客二元模式、积极地投入审美、感官的统摄综合等均与VR影像的制播生态相契合:在对自然环境(包括建筑、城市等)或艺术品的审美中应不局限于视觉,而是“感官的综合参与”“消除物我二分、形成一种混融状态”。这也成为VR城市影像最大的魅力所在。

  为进一步促进用户的审美参与,完善感知和体验,增强城市魅力的呈现。VR上海城市影像有以下维度的创新可能:

  ——通感化。VR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感官体验的多样性、平衡性上给人类带来类似“通感”的体验。人们用VR接受内容信息时,将不再仅限于视觉和听觉。日本、新加坡的科研机构已经开发出头显外接传感装置,通过电子刺激可使VR用户在虚拟空间中感受到味觉、嗅觉及更丰富触觉的技术。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人们在“享用”VR美食节目时,能够感受到菜香的味道。在VR文化节目中,可以戴着触感手套“抚摸”文物的纹理。在我国,类似通感传播的技术也在创新发展之中。例如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在数字气味领域深耕多年的气味王国携手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云AI,推出了最新黑科技试验产品——“鼻尖上的上海”。体验者戴上数字气味播放器,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只需在手写板上写下上海的一些地理区域的名称,就不但能看到这些场景的视频画面,而且数字气味播放器就会释出与这些场景相对应的典型气味,如人民广场商店中的大白兔奶糖、静安寺的香火味、七宝的海棠糕等。未来,上海可探索将“VR+通感”技术应用于城市影像生产之中,超越当前仍诉诸于视觉和听觉的VR作品,给体验者带来全新的通感化沉浸享受。

  ——场景化。由于频繁的剪辑容易使观众在封闭观看中产生不适之感,且观众对环绕空间的观察需要时间等原因,VR作品中作为影视叙事基本手段的蒙太奇被边缘化,景别的概念特别大程度的消失了,人们看到的更多是一个个长镜头的使用,是一幅幅事物和环境全貌的空间展现,时间性叙事转变为空间性叙事。正因为如此,传统上依靠快速剪辑、不断转换视点的宣传片制作方式并不适用于VR城市宣传片。VR宣传片的长处并不在于对城市的图像综述,而更适合聚焦于具体的特色场景,让观众细细体味。例如,由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以“零距离杭州”为主题推出的六条VR旅游宣传片中,除了两条为综合版外,其余四条均为专门版,以发挥VR所长,包括与茶文化、丝绸、美食、乡村旅游相关的具体场景。未来,上海的VR城市宣传片也可探索这类场景化、专门化的创作,如外滩的观景平台、上海中心的高层、新天地的石库门街区、野生动物园等,让用户虚拟在场,细腻体验上海的城市魅力。

  ——交互化。人们对互动娱乐有着日益旺盛的需求,具有交互属性的新兴形态影像是全世界研发的重要领域。美国科学家Burdea G和法国科学家Philippe Coiffet提出,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ctivity)和想象(Imagination),是VR的基本特征,简称3I。然而,实拍类的VR全景视频只有3DOF(Degree of Freedom,自由度),设备只能检测到头部转动带来的视野角度变化,用户实际能做的仍局限于视点选择、位置调整之类的浅层交互行为,并未真正的完成交互化。随技术的进步,由计算机三维建模的动画类VR影像产品也逐步增多,和实拍类不同的是,基于游戏引擎的动画类VR作品可拥有6DOF,即除了3个转动角度外再加上下、前后、左右等3个位置相关的自由度。这样观众就可以通过手势或手柄作出点击、触发等交互行为,通过人机互动获得高度仿真的反馈,具有类似游戏的特征。例如我国第一部参加国际影展的VR影像作品《行走敦煌》(2018),利用激光扫描手段建构了敦煌莫高窟285号洞窟,并用游戏引擎驱动,体验者可戴上头显,手持手柄遥控,模拟实地参观互动,包括捡起豆油灯照亮洞窟,通过交互使壁画上的飞天腾空而起,走进古代僧人禅修的房间等虚拟体验。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跨国、跨地域旅游受到不少限制,而VR城市影像可以通过媒介化手段给人类带来身临其境、高参与度的感受,加之技术的完善、头显的逐步普及,因而将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可紧密结合上海的文旅资源,探索应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具有强交互性的VR影像产品,使用户将景观欣赏和游戏体验融为一体。

  5G网络每平方公里的连接终端可达到上百万,是4G时代的10倍以上,因此被认为开启了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时代。5G的这种广连接特性,理论上可使各种传感设备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其中与影像生产关联最为紧密的是:促使监控摄像头云端化、高清化、智能化,从而能够通过全新的方式为城市影像的摄录和制作提供海量的素材。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德国导演米歇尔·克里尔就利用安装在德国城市公共场所的监控摄像头所拍摄的素材,制作出了时长82分钟的纪录片《巨人》(Der Riese)。这些监控摄像头来自公路、车站、机场、广场、银行、购物街等地,配以意味深沉的交响乐,建构出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影像文本。该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制作方式获得了多个大奖,但在当时以这样的方式制作影片虽然令人新奇,技术上却十分繁琐,且监控视频像素不高,探头移动生硬,影响了影片的品质。而在5G时代,普遍接入云端、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能够给大家提供海量的高清晰度影像,而且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赋予监控摄像头一定的自动处理素材能力,包括人像比对、车牌识别、感知预警、轨迹追踪、智能检索等。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回顾维利里奥对《巨人》的评价更觉深刻:“这种对站在摄像机后面的人们的郑重告别,这种视觉主观性在周边技术效果中的完全消失,这种时刻存在的泛电影方式,不知不觉地让我们的平常行为成为电影行为,成为视觉的新型设备。”

  在我国,利用自动摄录影像进行创作的案例也有出现。例如,2019年8月,当代艺术家徐冰推出的一部没有摄影师和演员的电影《蜻蜓之眼》,其影像素材全部来自公共渠道的监控视频,一共下载了11000多个小时的资料,从中构建出一个线月,央视推出的新冠疫情题材系列微纪录片《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与5G技术有着紧密的关联。在这部作品第三集《“云监工”下诞生的武汉医院》中,以云摄像头拟人化讲述的方式,反映了武汉市火神山方舱医院的高效建设过程。云摄像头以5G为技术保障,保证了高分辨率、高清码率节目流的传输。

  作为国际大都市和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拥有极为丰富多元、斑斓多姿的城市图景,而传统的专业化、人工化影像记录方式仍然是有限的。展望未来,上海城市影像的生产可探索更多融入智能化、泛在化的成分。例如,目前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看看新闻APP中,就有多个窗口的“上海这一刻”慢直播,通过高清监控探头提供来自陆家嘴、外滩观光平台、魔都眼(面朝黄浦江、俯瞰陆家嘴的机位)等地标全天候的实时影像。监控探头未来均可进行智能化升级,对这些自动拍摄的城市影像,除了慢直播外,还可进行深度和多元开发,融入到城市形象宣传片、纪录片、短视频等的创作生产中,助力城市影像生产的创新,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城市形象。

  智能化影像的另一重要来源是虚拟偶像。当前,虚拟偶像在我国蒸蒸日上,在最大的数字主播平台哔哩哔哩(B站),已有超过3.2万名虚拟主播开播。虚拟人物不仅能全天候播报资讯、传递知识,还可以举办大型音乐会。在品牌代言方面,欧莱雅、麦当劳等跨国企业已面向中国分别推出了虚拟形象代言人“欧爷”“开心姐姐”。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也推出了名为“花西子”的虚拟数字人,屈臣氏发布了融合AI技术的“屈晨曦Wilson”。虚拟代言人可以使品牌更为具象化,且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特别是不会发生因真人人设坍塌所也许会出现的企业形象危机。虚拟偶像以ACG(Animation、Comic、game)二次元人群为主要传播对象,随着Z世代群体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他们所喜爱的“二次元”或不再局限于“非主流”和“亚文化”,而是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之一,而都市是其线上线下集聚的中心场域。因此,未来虚拟偶像也将更趋深入地赋能城市形象传播。

  当城市举办大型国际性活动时,通常会推出吉祥物形象,如北京奥运会的“福娃”、上海世博会的“海宝”等,这说明拟人化形象在活动宣推、城市传播上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与过去的卡通形象不同,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的虚拟偶像可拥有识别、交互和生成的能力,在城市传播中的效能更具想象空间。虚拟偶像虽然是非现实的,但在城市传播中通常与现实场景紧密结合,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因此亦属于城市影像创新的重要领域。例如,在2021年4月举办的青岛动漫节中,出现了二次元虚拟偶像“海萌姬”的视频,系根据青岛标志性旅游元素——大海设计而成,通过视频的形式与实景结合,起到向外界推荐青岛旅游资源的作用。未来,随着城市形象传播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应用新兴技术打造的AI虚拟城市偶像、虚拟城市形象大使已呼之欲出。

  在第三届上海进博会上,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二次元虚拟主播申䒕雅也引发了社会关注,成为报道形态的亮点之一。申䒕雅被人设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爱好广泛、可萌可飒,还是一枚小吃货,虽然偶尔会犯迷糊,但工作很努力。这其实是运用实时光学式动作捕捉和增强现实跟踪技术,并通过5G加持所打造而成。在智能化水准不断增强的技术条件下,类似申䒕雅这样的超写实数字人将继续升级迭代,即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多才多艺、多功能化,服饰和表情逐渐丰富,予人以常变常新的感受。上海作为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国际大都市,可以先行一步,研发、培育、打造属于自身个人的虚拟城市形象大使,推介上海的文旅资源,展现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彰显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玮提出,再现与拟仿,是影像与城市关系的两种模式。依赖先进的影像技术,城市影像所呈现的已经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对现实的“再现”,它突破了“现实—再现”模式,缔造了“拟仿”模式——以现实的指涉替代现实本身。上述新兴技术所建构的影像无疑是“拟仿”这一模式的进阶。在未来的城市影像创新中,在重视“内容为王”的同时,不可以忽视传播形式上的技术演进及其创造出来的新感知、新形态,这些新感知、新形态在城市影像的传播关系中将具有很大的扩散性和驱动力。但同时,也应避免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导致的人文化缺失,城市影像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给观众带来有温度、高品质的人性化感受,更有效地展示城市资源的特质,传递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内涵,而技术始终是为以上描述的目标服务的。

  (作者唐俊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全方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专项课题“新时代上海城市影像创新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资助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1XSL008。)

  [2]【英】约翰·阿米蒂奇:《维利里奥论媒介》,刘子旭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第41页。

  [3]郭平:《打造VR/AR 信息高速公路,支撑产业繁荣》,华为官网,2019年12月5日,。

  [4]【美】保罗·莱文森:《人类历程回放:媒介进化论》,邬建中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第5页。

  [5]高树博:《审美无利害性与参与美学》,哲学动态,2011年第10期。

  [7]【法】保罗·维利里奥:《视觉机器》,张新木、魏舒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第95页。

  [8]孙玮:《镜中上海:传播方式与城市》,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在线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看不清?